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家食用菌良种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内累计增收20亿元 2019-07-17

      7月10-12日,从国家食用菌良种科研联合攻关项目推进会暨菌种技术观摩会(平泉)传来喜讯,该项目16个成员单位之一的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的带领下,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发的菌种维护技术,使维护过的菌种质量显著提高,五年内可累计推动全国食用菌产业增收20亿元。

      本次会议,现场观摩了菌种技术实验基地和国家食用菌菌种改良中心现代化研发实验室及生产设施设备;研讨了菌种相关技术;进行了联合攻关体成员单位工作对接;布置推进了本年度联合攻关体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处长马志强作了重要讲话。

       国家食用菌良种科研联合攻关项目领导小组成员、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姜昊同志介绍了项目安排、开展进展及取得的成绩等情况。

       国家食用菌良种科研联合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CARS-20)首席专家、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主任、研究员张金霞,与成员单位进行了面对面对接并详细听取了成员单位的工作汇报。

       有关省(市、区)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联合体攻关领导小组及专家委员会成员、16家联合攻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单位成员、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旭彦指出,平泉通过参与国家食用菌良种科研联合攻关,以提质增效为抓手,使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发挥了科研、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优势,推动了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愿为河北乃至全国食用菌种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由该项目牵头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种子站工会主席杨元明主持。


小香菇如何让过去的“闹事村”变成如今的致富村? 2019-07-17

       日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看贵州网络活动走进了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最北端,与重庆市一衣带水。浣溪村位于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北郊,过去,这里曾是僻远之野、穷困之乡、扯皮村、闹事村的代名词。如今,却因为香菇种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花园食用菌扶贫产业示范园总投资4000余万元,占地209亩,建成324平方米的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95个,522立方米冻库8间,每个大棚投放菌棒10240棒。据了解,食用菌扶贫产业示范园主要采取“3+2”的经营模式,即三家食用菌公司三方签订协议,各司其职,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收取定金以及组织群众种植。

       据道真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郑传胜说:“公司会根据大小、肉质、好坏等来定价,如果市场价高就按市场,市场价低公司就按保底价收购,所以农户们种植食用菌没有风险。”

       2018年这里还只有60个食用菌大棚,参与种植的只有49户,其中38户是贫困户。现在多数农户看到了效益,也主动想参与种植,今年又有53户报了名。

195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

       据悉,该园区在2018年已实现年产香菇798.72万斤,实现产值2795.52万元,净收入1257.9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63.9万元。目前,已带动农户36户126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带动贫困户就业200人。


河南食用菌产量、产值、出口量多年领先全国 2019-07-17

       河南卢氏黑木耳、泌阳花菇、夏邑双孢菇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已被公认。卢氏县、灵宝县是全国最大的高温香菇生产基地,辉县是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夏邑县是全国双孢蘑菇主要产地……河南的食用菌产业,全国闻名。

       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河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张玉亭介绍:“河南食用菌生产年均增速超过20%,2018年总产量520多万吨,产值380多亿元,出口额超过10.2亿美元,河南是全国最大的香菇基地,年产量超过280万吨,年出口额近10亿美元,占所有食用菌产品出口90%以上。河南食用菌产业的产量、产值、出口量多年全国领先。”

       在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5楼,一面面墙上都是野生菌的照片,每张采集照片含有的信息包括品种名称、采样日期、采样地址、采样人员。据张玉亭介绍,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数据库,保藏600多个不同菌株;通过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诱变选育等技术,率先选育出国内第一个平菇工厂化专用品种并通过省级品种鉴定,18个菌株通过农业部遗传特异性鉴定,部分品种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孔维丽介绍,河南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84年,团队在食用菌开发领域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创建了“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河南省食用菌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先后承担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实验站、国家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等。

       据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食用菌种植在灵宝、夏邑、西峡、泌阳等地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栽培,香菇、双孢蘑菇每亩地经济效益是大田作物的40倍以上;郑州、许昌、清丰、新乡等地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集中,现代化栽培技术成熟,杏鲍菇、白灵菇、蟹味菇、平菇、金针菇日产3~50吨,每亩地经济效益是大田作物的120倍以上。

       张玉亭举例说,2017年,西峡县香菇总产量突破24万吨,综合效益突破6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8.4亿美元。全县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人均收入近60%来自香菇产业。“食用菌产业的扶贫、带贫效果好,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可持续’等特点,成为各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70%的贫困县可以说都借助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致富路。”河南省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品种、设备、工艺等专利技术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食用菌产业基地时机成熟。食用菌产业在全球的市场需求广阔,潜力巨大,是少有的高成长性农产品,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全球优势明显。 

       据张玉亭介绍,目前河南省食用菌从业人员500多万人,许多技术人员已经在非洲、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地从事食用菌种植、销售、技术指导。孔维丽拿出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许昌世纪香等食用菌龙头企业在俄罗斯投资6000万元合作建立了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兰考华蕈食用菌设备有限公司设备出口到欧洲、北美、东亚等地。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西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布局生产加工基地与产能合作。 

       张玉亭总结,随着国际交流合作、民间团体访问、旅游消费等不同形式的深入交流,中西方饮食文化不断融合,培育出了新的国际消费市场及消费群体,为国内食用菌的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当前第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共3页